【遇見生命力】讀後感

這是我第一次把這麼多頁的角角摺起,因為那裡感動了我。

這是我第一次把書裡每個不平凡人物的故事讀完後,再上網搜尋一遍。


原來我們的生活日常
都是他們的千辛萬苦才終於抵達的起點

我想這本書出現的很是時候
在我正為2021年茫然的當下
我翻開了第一頁

書裡有一位身障者的故事讓我特別印象深刻,她的名字叫方姿雅。

某一次的訪談,她因為下雨遲到。
她說 「抱歉,下雨了,我攔不到計程車。」

單純的遲到,當下主持人也沒有想的太多。
訪談結束後,雨仍下著。
主持人與她一同步出大樓,撐起傘,招了招手,一台計程車停在面前。打開門,坐上車,收傘,然後關門。

這些搭計程車的反射動作,姿雅一項都做不了,因為她天生就沒有雙手。

再回頭想想她的遲到,天啊,她就算想拿出手機傳個「抱歉」兩個字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那天可還下著雨呢!

不知不覺,我被書的故事一層一層帶領著,看著一群生命鬥士在挑戰他們的極限。

一群人去韓國參加馬拉松
一個人獨自到金門自由行
上面這兩件事情,只要有點錢有閒,你我都做得到

那如果把句子裡面的「人」改成「身障人士」呢?

是不是突然難度高了不只是一個檔次? 即便有錢有閒,也很難做到。

如果我是旅行社的領隊(阿,不對,我就是領隊啊)
今天來了一群身障人士說要出國玩,我當然願意接,但過了幾分鐘,我想到後面可能會有一連串的困難排山倒海的來,我會不會馬上改口說不接了?

真的是很有可能啊!!
所以我更加佩服她們,能把這麼難的課題,做的這麼好。

很多身障者的夢想真的很一般,想要跳舞、想要跑步、甚至只是想要閱讀一本書或朗讀一段話,但很遺憾的,一開始他們就是做不到。

他們的起點就是那麼的不公平,就像百米賽跑,我們用的碼錶起跳是「秒」,他們卻是「分」。一樣跑到了終點,我只要13秒,他們可能13分都還沒到。

但他們還是會想辦法努力的到達終點,因為他們比賽的對象不是我們,而是他們自己。看著他們如何跨越「平凡的夢想」,真的很讓人糾結。


這本書的作者,李秋玉 (李秋玉.生命力教練
是今年一月份邀請我去高雄演講的單位執行長
我非常榮幸能被邀請去分享,但我更感激的是我因此有機會閱讀到這本書。

如同書名: #遇見生命力

如果沒有這場邀約,我沒辦法遇見這本書,也就沒有機會去重新認識身障人士。

#我到底有啥好洩氣覺得2021年很徬徨的?!」這就是我看完這本書第一個反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爸爸推嬰兒車徒步台灣環島中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宜蘭

【旅讀|你為什麼要去南極送死?】

OiKID線上英語課程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