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讀|你為什麼要去南極送死?】


南極是地球最後一塊被人類發現的大陸。之所以如此,除了位置過於偏遠,還有就是氣候過於惡劣。

在19世紀初有超過十個國家(英國、紐西蘭、德國、南非、澳大利亞、法國、挪威、智利、阿根廷、巴西)都宣稱南極是該領土,#那到底南極今天屬於誰的呢?

答案: 屬於全人類的!

在整個地球的最南端有一個點叫 #南極點(South Pole),緯度是南緯90度。這個地點很特別,假設人站在點上,所有的方向都是北方,沒有東、西、南。在那裡,太陽一年只會升降一次,半年太陽都不會下降,永晝。

第一個到達南極點的人是羅爾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以及他的隨行人員,到達時間是1911年12月14日。34天後,羅伯特·史考特(Robert Falcon Scott)到達南極點。在回程的時候,史考特以及他的同伴四人全部由於飢餓和極度的寒冷而死亡。

阿蒙森與史考特是競爭對手,阿蒙森是挪威職業的航海家與探險家;史考特則是英國皇家海軍。1910年,他們幾乎同時踏上南極大陸,目標是:

#成為第一個踏上南極點的人

那一年,阿蒙森38歲,史考特42歲

史考特比阿蒙森提早出發,但因為天氣過於惡劣,他們停在麥克莫多海峽等待夏天來臨。1911年11月1日,等他們再次上路後,發現有雪橇通過的痕跡,這表示有人已經在他前面了。

史考特帶著四個同伴往南極點前進,終於在1912年1月17日抵達。他們開心的大喊且擁抱在一起,突然眼前一個東西掃過,他們的血液瞬間凝固。

雪白的大地上出現一個帳篷,帳篷上,插著一面國旗,旁邊還有一封寫給挪威國王的信(阿蒙森擔心回程喪命,特地留信給史考特,委託他帶回給挪威國王,證明自己是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人)。

原來阿蒙森在34天前已經抵達南極點。我們可以想像史考特等五人當時的心情是多麼的憤怒。在他留下的日記裡是這麼寫的:

「糟糕透頂」、「白日夢終醒」和「老天啊,這裡真是個傷心之地」。

雖然沮喪,他還是在挪威的國旗旁插上英國國旗。

「第二名一點意義都沒有......」史考特心理這麼想著

回程的路上,天氣愈加惡劣。一名叫埃文斯的隊員摔了一跤,他精神失常,沒多久就在帳棚內失去了知覺,平靜的死去。埃文斯是五個人當中最壯的,他是第一個死去的,但也不是最後一個。

奧茨被凍傷了,他要求史考特不要等自己,但沒人願意。他嚴重影響了回程速度。有天早晨,他站在帳篷門口,對著三位夥伴說:

「我出去一下,可能需要一些時間」(I am just going outside and maybe some time)

大夥都明白,"出去一下"意外著什麼。奧茨漸漸地消失在視野裡,然後再也沒有回來。然而他的犧牲並沒有改變結果。

剩餘三人繼續向前推進,他們都凍傷了,糧食也沒了。3月19日,他們紮下最後一個營地。接下來的9天,帳篷外依舊狂風暴雨,他們的生命也迎來了終曲。

史考特最後一篇日記停留在3月29日:

「太遺憾了,我覺得無法再繼續寫下去了。」、「最後,老天保佑我的夥伴」

1912年11月12日,搜救隊找到了他們三人的遺體。儘管糧食都沒有了,還帶著十多公斤事前承諾帶回的舌羊齒化石標本以及阿蒙森探險隊留在南極點的信。

搜救隊還發現,史考特最後扎的營地距離補給站只有18公里。

在史考特最後一篇日記裡寫著這麼一段話:

「我們冒了險,心知肚明。天不隨人意,沒什麼可抱怨的,我們只能努力到最後⋯⋯我們的遺骸和這些便條必將講述我們的故事。」

1957年,美國在南極建立了科學考察站,命名為阿蒙森-史考特考察站。

後人用行動回答了當年史考特內心的那個問題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第二名,不是嗎?

參考來源:維基百科、饅頭說

------#前進南極-------

1/全世界能前往南極的船港,有阿根廷的烏斯懷亞(Ushuaia)、澳洲的荷柏特(Hobart)以及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Puntas Arenas)
2/11月-2月是旅遊的旺季,船票較貴。3月則是觀光尾聲,企鵝大多都回海裡過冬,船票較便宜
3/許多販賣船票的公司在離開船的日期的前1~2個月會開始把賣不出去的船票,做限時搶購

------#前進南極點-------

2018年底,由劉柏園領軍,與陳彥博、宥勝等五人團隊,參考阿蒙森路線,從南緯87度、2545公尺的海拔高度出發,一路上歷經近一個月狂風暴雪、頂著攝氏零下30度低溫,克服「高原路線」的險峻環境,並在失溫、凍傷種種考驗身心的艱鉅挑戰之下,成功完成挑戰。

冒險旅程由知名導演—楊力州全程紀錄,這也是台灣首團征服南極點的探險隊。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爸爸推嬰兒車徒步台灣環島中台中彰化雲林嘉義台南高雄屏東台東花蓮宜蘭

OiKID線上英語課程體驗